近期,海南高速公路养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高速养护公司”)在海口海榆西线、澄迈马松线、定安湖大线等部分管养路段,试点启用无人机开展日常养护巡查工作,通过“天眼巡查”“地面精诊”“云脑慧控”一体化巡查监测模式,着力提升“发现-分析-调度-处置”管养效能。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日常养护巡查工作注入了强大科技动能,也为全面布局“数智养护新实践”进行了有效探索,更为进一步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步伐。
“天眼巡查”:精准识别路面隐患
8月6日至今,海南高速养护公司共启用4台搭载可见光、热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类型传感器的无人机,在海口海榆西线、澄迈马松线、定安湖大线等管养线路开展多维度巡查及数据采集作业。无人机按预设时间自动起降,通过“广角+长焦”相机组合采集厘米级影像执行工作指令,可在100米高度内实现全方位巡航,单次飞行覆盖里程最长可达10公里、耗时15分钟,巡检过程中能同步将数据回传至后端平台,经AI算法自动比对多期数据,可精准标注出裂缝(>5mm)、坑槽(>10cm)等具体“隐患”路段的位置及尺寸,并生成分析报告。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地面终端实时查看画面,对路面发现的交通标志线模糊、路面抛洒物、树木倒伏及积水等各类道路隐患即时标注,并根据病害级别按照优先级顺序启动相应响应处置机制,将有效实现“发现-反馈-派单-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无人机试飞巡检期间,共发现各类隐患85处,列入病害库共71项问题,较以往常态化的路面隐患排查时间缩短了90%,巡查成本下降约70%。通过“科技添翼”,海南高速养护公司将有效推动形成覆盖广、识别准、处置快的养护巡查工作新格局。
模式革新:实现效率质量双提升
一直以来,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巡查多依赖人工徒步或车辆巡检,不仅耗时耗力,且在复杂地形(如陡坡、桥梁底部、高压管线周边)还存在覆盖不全、隐患难发现等问题。随着无人机“上岗”巡检,可实现全天候、全地形巡查,实现对桥梁、边坡、路面等关键重点区域的精准预判,这将不仅大幅提升隐患发现效率,还能显著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为广大群众安全出行筑牢了“科技防线”。
从“地面奔波”到“空中俯瞰”,无人机的应用不仅解放了人力,更推动养护工作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御”转变。下一步,海南高速养护公司将结合无人机巡检试飞经验,不断挖掘运用科技新质生产力,持续在探索、推动智慧化养护方面深耕细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大智能化资源、力量的投入,切实以科技手段赋能养护新实践,通过不断优化巡检流程、提升数据分析效率与精度,努力推动养护决策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全面提升养护水平,切实开创从“会养护”转为“慧养护”的国省干线养护新篇章。